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光伏资讯
三季报业绩预喜公司增多 光伏业拐点浮出水面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3-11-04        阅读次数:269次

10月29日,A股上市公司2013年三季报披露已近尾声。在行业已披露业绩预告及报告的上市公司中,业绩预喜及增长的上市公司达到41家,有11家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对此,业内人士预计,光伏行业已逐步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四季度这种趋势仍将持续,其拐点已开始浮出水面。

业绩预喜公司占比一半

从光伏行业已披露三季报预告及报告的上市公司来看,业绩预喜及增长的上市公司达到41家,占已披露业绩预告及报告公司的比例为49.4%;从净利润变动幅度来看,目前有11家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超100%,这11家公司分别为:中环股份、珈伟股份、方大集团、新南洋、川投能源、旗滨集团、东方日升、江苏阳光、新大新材、爱康科技、亿晶光电。

其中,中环股份以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603万元、同比增长1962%的绝对优势位居“增速榜”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三季报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193%的川投能源、同比增长164%的东方日升、同比增长162%的江苏阳光等。

对于业绩的大幅提升,中环股份在其三季报中表示,期内“公司新能源产业的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产能迅速增长和快速释放,产品产量、销量得以逐步扩大”,而这一切是凭借其“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领先的技术开发能力”才获得的。

此前的9月23日,中环股份刚刚以“CFZ单晶用晶体硅及超薄金钢石线单晶硅切片”、“CFZ区熔单晶硅及金钢石线切片”为募投项目,推出了规模达到30亿元之巨的“定增预案”。

中环股份表示,希望通过上述募投项目的投产,实现公司自主研发的“应用直拉和区熔融合工艺实施于转换效率达到24%~26%的CFZ单晶硅片”产业化。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三季报期内,A股光伏板块呈现出背离趋势的“长短期借款”。

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6家太阳能上市公司今年三季度共有长期借款约101.6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5.15亿元减少了约3.5亿元;短期借款约243.3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0.76亿元增加了约53亿元。

在长期借款减少的基础上,短期借款却出现增长,与长期借款呈“背离”态势,“这意味着,太阳能企业的融资缺口仍然很大,同时银行依旧对给予该行业企业贷款保持着十分谨慎的态度。”有财务专家表示。

拐点浮出水面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回暖迹象明显。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光伏板块今年以来持续上涨的本质动力来源于市场对行业供需改善背景下的景气复苏趋势认可度的提高,以及国内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

爱康科技一位销售经理用“反弹”二字概括了近期光伏行业走势。他分析称:“8月份以来,市场出现反弹,三四季度属于传统的旺季,而国内政策的利好使得这个旺季持续时间相比以往长了一些。”在他看来,由于业内每年都存在补贴下调的预期,国内大型电站将在年前迎来新一波抢装行情,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央企和国企正在加紧电站布局。

中利科技的一位管理人员则表示:“目前光伏行业的大环境利好政策较多,给市场带来很大信心,打消了业内企业的疑虑。但由于市场化整合还未结束,因此还不能确定行业已经见底。”

中利科技是国内较早踏入新兴市场的以电站建设为主的光伏企业,据上述管理人员介绍,今年电站建设成本较去年下降了约1元/瓦,随着电站建设的进入者越来越多,销售价格也有一定的下降,但总体利润率保持在10%左右。

不过,海润光伏董秘陈浩认为:“国内需求的增加和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应用为国内光伏企业带来了回暖动力。但与此同时,尽管中欧光伏贸易纠纷达成和解,欧洲市场短期内业不会有太大增量。”

海润光伏201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69亿元,同比增长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加大。但第三季度,海润光伏实现营业收入16.09亿元,同比增长44.43%;实现净利润3404万元,同比扭亏。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协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朱俊鹏表示:“近期行业确实出现触底回升的迹象,但事实并非想象中那么乐观,应保持谨慎。”

朱俊鹏认为,一方面,能不能确认行业反转,后期配套政策细则是关键;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大部分落后产能都已停滞或淘汰,但在卖方市场形成后,应谨防再度形成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局面。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光伏产品的需求已随国内光伏电价政策的推出及传统旺季的到来开始转强,而在需求的刺激下企业的开工率维持在较为良好的水平,开工率的高位使得企业在出货压力上有所减轻,从而降低了为抢夺客户进行价格竞争的概率,产品价格的稳定也将带动企业毛利率和现金流的改善。

因此,如果国内四季度需求超预期,将有可能带动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版权所有:苏州达同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