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5日起的连续3天,在美上市光伏企业股票全部持续下跌,下跌幅度平均20%。
12月5日当日,德勤发布了一份《2013中国清洁技术行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其中对中国2013年光伏市场发展趋势的描述为:“尽管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不断改善,业界对于中国光伏行业回暖预期乐观,但从目前中国光伏整个产业链来看,无论是上游制造业还是下游电站开发,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德勤中国清洁技术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凌云说。
“目前光伏行业产能依然过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位光伏业内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他同时认为,像2011年和2012年那样企业盲目扩张最后导致全行业濒临破产的情况不会再出现。
下半年以来,随着光伏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部分龙头企业开始扭亏为盈,龙头企业又开始疯狂扩产的传言在业内四起。对此,上述龙头企业人士辩解称,虽然目前有部分企业是在进行扩产,但不是盲目的扩产。目前的产能过剩也是结构性的。
悲观情绪再度袭来
2013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光伏业产能达40GW,实际出货量仅11.5GW
12月5日,德勤发布《报告》后,美国上市光伏股集体大跌。其中,英利绿色能源(NYSE:YGE)的股价从12月4日的最高点5.48美元一路下跌到昨天的4.18美元;天合光能(NYSE:TSL)的股价从14.58美元跌到11.57美元;晶澳太阳能(NASDAQ:JASO)从9.48美元跌到8.6美元;阿特斯(NASDAQ:CSIQ)从31.04美元下跌到26.94美元;赛维LDK(NYSE:LDK)从1.45美元下跌到1.41美元;晶科能源(NYSE:JKS)从31.3美元下跌到26.08美元。
悲观情绪再度袭来。
德勤在那份《报告》中还指出:在制造业领域,由于此前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一直未能根本改观。2013年整个光伏产业链产能过剩仍很严重。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光伏电池和组件厂商有600多家,数量减少了四分之一,但减产产能总量可能只有10%。而且,这些厂商大部分都是停工和半停工状态。2013上半年以来,国内光伏业产能达40GW,实际出货量仅11.5GW,这意味着结构性产能过剩状况依然明显。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制造环节的产业格局在2013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份由HIS提供的2013年前二季度全球光伏企业组件出货排名显示,组件出货量方面,尚德电力已经从领头羊的位置跌到第十,韩华新能源、晶澳太阳能和赛维LDK三家都没有入选前十名。而英利绿色能源和天合光能则成长飞快,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二的位置,预计今年的全年出货量将达到2-2.5GW之间。
今年以来,国内装机市场的启动被认为是拯救光伏行业的一根救命稻草。但《报告》对下游装机市场显然也并不看好。《报告》称:从下游电站开发来看,尽管目前电站建设坐享如电价补贴和增值税减半等一系列直接财税利好,投资收益率能维持10%以上水平,但目前国内已披露的达成意向、签约以及正在开发建设的光伏项目达到130GW,甚至比国家新拟定的到2015年装机达35GW 的“十二五”目标还要超出3倍之多,潜在产能过剩问题已不容忽视。目前电站开发已进入井喷阶段,参与主体参差不齐,激烈的市场低价竞争已尽显无序状态,这无疑将拉低电站开发的投资收益水平。
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各主要生产商家仍然在有计划的准备扩产。其中,晶科能源、英利绿色能源、晶科太阳能、天合光能和阿特斯都公开或私下表示过扩产打算。光伏产能过剩噩梦是否又要重演?
是否重蹈2011年覆辙
“目前需求是40GW,整体上过剩了。但是一线厂商有超过30%的市场,所以他们扩产”
“虽然今年很多大企业都在扩产,但是今年的情况和1年前不同,光伏企业不会重蹈覆辙。”部分光伏业内人士就扩张产能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而在今年的扩产潮中,由于组件产能的进入门槛最低,下游组件的扩产尤为明显。
今年9月下旬,晶科能源就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3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并在一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表示,这笔重大新资金的净收益可能用于资助产能扩张及其他活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晶科今年已经完成了300MW的产能扩张,使其产能达到1.8GW。天合光能今年收购了东君光能400MW的组件产能,并将其扩展到500MW。另又在盐城欲新扩产500MW产能,使得天合光能的扩产计划总共为约1GW。
与此同时,晶澳太阳能人士也证实,可能扩产500MW的组件产能,以弥补目前电池产能大于组件产能的情况。但此前媒体报道晶澳将扩产1GW组件。
晶澳太阳能人士还表示,晶澳的新增产能将设在合肥工厂,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完成。而此前有媒体报道英利绿色能源也打算将位处海南的基地已由此前300M左右规模扩至1GW,对此,英利绿色能源CFO王亦逾予以否认。
晶澳太阳能王润川认为,事实上,扩产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大,很多企业宣传的扩产计划可能并不会完全实现。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晶澳太阳能之所以会选择在此时扩产,主要是考虑到晶澳目前的电池片产能大于组件,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决定自己做,而不受制于人。他还表示,与2011年和2012年的情况不同的是,今年大厂的扩产都是因为目前产能已经不能满足订单需求,而不是盲目扩产。
另外,王润川还表示,虽然总体上说,整个光伏行业的制造环节仍然产能过剩,但是一线大厂事实上都手持大量订单来不及开工。“打个比方,一线、二线和三线的厂家都有20GW产能,目前需求是40GW,整体上过剩了。但是一线厂商有超过30%的市场,所以他们需要扩产。”王润川解释说。
而往更上游延伸,solarbuzz分析师廉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保利协鑫今年计划将其8GW的硅片产能扩展到10GW。2014年还将继续扩产。而多晶硅生产厂家特变电工(11.00, -0.24, -2.14%)和大全新能源也将分别扩产,从现有的4000万吨和5000万吨都扩产到1.2万吨。
“今年制造业扩产的主要需求,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市场。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在增加。”廉锐表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